人力资源问题居在华美企担忧之首
4月24日,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美国企业在中国2013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人力资源问题位列中国美国商会会员所面临的商业挑战之首。在2011-2012年间,将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特别是技术型管理人才和一线生产工人)短缺视作企业运营面临的最严峻挑战的中国美国商会会员数量增长了近一倍。
对此,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表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中国投资环境里一个很重要的变化,不光是对美国企业,对所有的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也是如此,这也是经济发展中一个正常的现象。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从中国的劳动力素质、工作态度和努力的程度来看,中国劳动力群体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这样的劳动力在过去所得到的工资水平却是偏低的。现在劳动力工资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的回馈。同时,尽管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已经逐渐消失,但是中国的高素质人才还是很有潜力。”宋泓补充说道。
中国经济在走过几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后,现在已进入到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发展战略也从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转向重质量,重结构优化的资本密集型的模式。
“原来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今后可能是一种混合型。因此,对于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外经贸大学外国直接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刘青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中国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中国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吸引一些技术密集型企业,高端制造业。但目前的阻碍主要是高素质劳动力短缺。”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新的产业要求,卢进勇认为,对外国跨国企业来讲,应当增加一些员工的在职培训。对中国政府来讲,也应当增加职业培训的投入,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劳动力素质,供应量和结构也是投资环境的一部分。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外资企业对员工进行的在职培训比国内企业做得好。问题就在于外资企业在人力资本上做投资的动力何在。”所以,刘青认为,国家可以对人力资本进行投入的外资企业提供一些激励政策,如税收、补贴等。
尽管人力资源的问题让大多数美国在华企业感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白皮书》指出,2012年,由于业绩表现强劲,以及未来三年中国国内需求将会大幅增长的预计,美国在华企业对中国的商业环境保持乐观。这不仅反映在企业的预期上,还表现在其实际规划上。参与2012年商业环境调查的绝大多数美国企业将中国列为三大优先投资目的地之一,其中大部分企业将在华实现的利润用于再投资。
对此,宋泓表示,尽管中国今年一季度经济有所放缓,但是在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中,中国经济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所以不管怎样,中国仍然是全球主要的投资目的地。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形成的产业配套能力,投资、生产环境的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还很难改变。
此外,刘青强调,虽然中国的高端劳动力没有那么多,但是中国劳动力的池子非常大。相比之下,中国还是能提供一些非常优质的劳动力。同时,劳动力的质量,效率,纪律都好得多。所以,在劳动力上中国还是有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