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关键:“质”、“量”齐抓

金智新闻|2012-09-15| 次阅读

“就业优先战略”这一在 “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的战略,被国内外媒体称为中国就业的新起点。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的 “就业优先战略”,能否很好地解决复杂的就业供需失衡难题和日渐突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这一战略将会给未来五年中国就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国民冀望颇深。
  “中国式”矛盾——直面就业难题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未来五年,我国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 “十一五”期间的压力更大。同时,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 “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 “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
  面临的就业总量压力如此之大,就业供需失衡与就业结构性矛盾如此复杂, “中国式”的就业矛盾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未见的。庞大的就业人口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日渐突出的就业难题让全社会为之担忧。
  “考虑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综合因素,我国必须确保 ‘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应该引起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凸显。”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景天魁认为,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都会给就业带来深刻影响。
  让人不能忽略的是,要兼顾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目标和解决就业压力日渐增大的矛盾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近年来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尤其是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这并不是短期内产生的,这与长期以来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资源分配等多种因素相关。”北京大学教授王晓秋表示,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凸显,给未来解决就业难题敲了警钟。 “就业总量巨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这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必须面对的就业现实。”王晓秋认为, “十二五”规划中 “就业优先战略”的提出为解决 “中国式”就业矛盾提供了契机。 “就业优先,要求各相关部门必须通力协作,打破以往部门利益的局限,消除障碍。”王晓秋表示,能否发挥出就业优先的强大力量,关键还要看落实。
  “质”、“量”一个不能少——解决“量”是前提
  如何能让 “就业优先战略”发挥出国人预期的作用?如何在给庞大的就业人口创造更多岗位的同时,不断提高就业质量?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要发挥 “就业优先战略”的真正作用,就必须同时抓好就业的“量”与 “质”。毋庸置疑,解决好就业 “量”的问题是前提。
  我国就业总量巨大,近几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屡创新高。解决 “量”就必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就业岗位的创造又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此种情况下,要统筹解决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一方面要让国民经济发展保持适当的速度,以保证提供足够多的岗位,另一方面还要统筹兼顾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会对我国制造业等以往吸纳就业较多的产业产生影响,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甚大。首都经贸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副主任黎煦认为,资本深化肯定会带来技术进步。但当资本积累远远快于劳动力增加的速度时,会给就业带来较大压力。
  在均衡宏观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前提下,保证吸纳就业的微观企业健康成长则是真正解决就业“量”的根源。据统计, “十一五”期间,非国有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达70%以上。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要发挥 “就业优先战略”的作用就必须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只有企业健康生存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岗位。”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期望, “十二五”期间民营经济能获得真正的发展机遇。
  新起点期待新高度——抓好“质”成关键
  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这是 “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内容。 “如果一个岗位不能稳定,就不能为劳动者提供稳定的收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表示,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是保障就业质量的基础。
  在解决就业 “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就业质量至关重要。 “提高就业质量,应该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着手。”顾也力认为,就业质量的高低好坏一方面取决于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取决于劳动者的职业能力。
  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企业的健康稳定运营,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劳动者职业技能的不断提升,这些是提高就业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从外因看,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国民经济将保持健康稳定发展,企业将获得更广阔的空间。
  “从内因上看,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非常关键。”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表示,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一方面增强了劳动者的能力,提高了就业质量,同时也是解决结构性矛盾、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举措。”蔡建国说。(王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