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创业促就业的“杠杆”——全国各地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金智新闻|2012-09-15| 次阅读

数字——凝聚着人社部门心系民生的情谊

在内蒙古自治区、在江西、在上海、在云南、在河南……在祖国广阔的土地上,处处可见创业者在小额担保贷款的帮扶下成功走上创业之路。

江西下岗女工张秀,通过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创业梦;云南大学生村官王亦芳,通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在毕业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带领村民成功创办土鸡培育公司;广西农民工马泉义,通过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在自己的家乡种起了香蕉,短短1年时间成为远近闻名的 “香蕉大王”……5万元,成就了很多人一生的梦想。

据有关统计,2011年第一季度,124个小额担保贷款调度城市新发放贷款5.4万笔,新发放金额41.3亿元。截至一季度末,小额担保贷款调度城市累计受理贷款申请138.3万笔,累计发放125.6万笔,累计发放金额616.2亿元,累计直接扶持创业134.4万人,累计带动 (吸纳)就业480.7万人。

数字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兴奋和喜悦,还有温暖和希望。经历了云南省 “贷免扶补模式”创新全过程的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张荣明颇为感慨地说: “当人们看到一组组数据的时候,最直观的印象是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进展,创业带动就业的成效。其实,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都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和热情。”

从创业者申请贷款、参加创业培训、寻找市场项目、创业指导老师一对一服务、发放贷款成功创业,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道手续,都凝聚着人社部门的情谊。 “从我了解小额担保贷款到参加SYB培训,再到导师指导我选择项目、找寻场地、办理手续,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人帮助过我。”从一个由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到现在闻名河南的 “尚百帮”连锁家政公司的老板,尚高峰说他要感谢小额担保贷款,感谢人社部门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他们的帮助不仅改变了我和家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在我企业工作的几千人的命运。”

从事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多年的江西小额担保贷款中心副主任查金滚说, “我自己见证过许多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成功创业的劳动者。尽管我不是每一个人都叫得出名字,但他们的故事都在我心里。”帮助创业者评估选择项目,陪同他们找寻合适的创业场地,帮助他们与工商、税务部门沟通协调,在创业过程中和他们谈心交流、答疑解惑,与创业者共欢笑同悲伤,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与创业者之间已经不仅仅是工作关系,还有着朋友一样的关怀,更有着亲人一样的情谊。

创新——小额担保贷款永恒的主题

广西特色、吉林模式、新疆机制……可以说有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地方,就有创新。

从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者、残疾人,再到不分居住地域和人群类别,凡是有创业愿望、创业能力和创业项目,能有效提供反担保的各类创业人员,帮扶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创业小额贷款额度从5万元提高到8万元再到10万元,帮扶力度持续加大;从各地政府每年把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纳入 “民生工程”任务,到建立充分发挥各部门资源优势的小额担保贷款联席会议制度,各地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从政策创新到机制创新,从方法创新到服务创新,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探索路上,创新一直是核心,一直是主题。

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不仅将小额贷款向本市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创业延伸,还积极创新小额担保贷款考核奖励机制,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小额担保贷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开展,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纳入到市政府绩效工作目标加以考核;在吉林省,开展了 “小额担保贷款助残创业行动”,与省残联合作,利用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补充担保基金的方式,设立专项扶持残疾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利用现有政策平台,单独设立专项担保基金,专门为残疾人创业提供贷款扶持;在上海,经过10年的摸索,已经建立起根据创业者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品种的机制,逐步由过去单一的“开业贷款”扩展到个人开业贷款、自雇创业微量贷款、创业前小额贷款和小企业担保贷款四个类型;在河南,实施项目带动模式,同时推广 “公司+农户”模式,将农业龙头公司引入合作机制中,形成可复制的批发化经营模式。

“创新让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才能形成各具魅力的工作模式,才能有效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杠杆作用。”首经贸大学副教授黎旭说。

技术——更好地为百姓服务的关键条件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翼。小额担保贷款是促进劳动者自主创业最积极、最主动、最见成效的重要抓手。怎样更好地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杠杆作用,各地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河南安阳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刘红军表示,随着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持续推进,贷款规模不断扩大,贷款人数不断攀升,工作量也在成倍地增加,要让小额担保贷款持续、健康地发展,关键在于夯实工作基础,规范管理。

多年来,各地的探索可谓成效显著。江西省在省、市、县 (区)三级人社部门均设立了小额担保贷款担保中心,与各类金融机构的300多个金融网点建立了稳定的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关系,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机构完整、职责明确、操作规范的小额担保贷款服务制度和体系,并整合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资源,将小额担保贷款服务网络逐步延伸到各街道、乡镇和社区;陕西省利用社区点多面广、贴近群众,了解和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能力、诚信情况等信息资源等优势,推动信用社区建设,积极帮助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协助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做好贷款的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和回收工作,成为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和小额担保贷款三者联动机制的重要基础;新疆对申贷成功的贷款人实行不定期走访和定期联系,实行长期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合理有效使用贷款资金,实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协助按期回收贷款,确保小额担保贷款的良性循环。

各地的探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小额担保贷款是一项准金融工作,随着工作的持续推进,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工作,兼顾效率和稳健,确保小额担保贷款发放与回收协调发展,已成为未来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