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研的都去考公了?考研报名人数大跳水,国考报名人数却再创新高

金智新闻|2024-11-27| 次阅读
 考研人数连续两年下降!

11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据统计,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较2024年的438万减少了50万人,较2023年的474万则减少了86万人。这是10年来考研报名人数的第二次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与考研人数持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考公热持续升温,2025年的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

“从2024年开始,研究生报名总数和应届生报考比例出现了双降,研究生报考呈现出明显的降温态势,但另一方面考公考编人数增加明显,这种双降一升现象值得研究和分析。综合来看,更多的是高校毕业生对未来预期的考量,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更期望早一些进入社会,进入职场,谋求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至于学历提升,可以在未来某一阶段去实现;其次,是高校毕业生对研究生教育的再审视,研究生教育的方向与价值对自身价值提升是否与社会适应能力及就业竞争力相匹配。贴近社会需求的研究生教育,将是下一步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理智考研,将是高校毕业生谨慎思考的问题。”安徽省级“启明星”就业指导专家团成员汪张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考研热度持续下降

据统计,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此前,随着应届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考研热持续升温。考研报名人数从2015年开始逐年增长,在2020年首次突破300万人,并仅仅两年后再次突破400万人,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达474万,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在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出现下降,减至438万后,2025年进一步下降至388万人,再减少50万人,减幅进一步扩大,已与2021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接近。

值得注意的是,考研报名人数的持续下降,不仅反映了考生个人选择的转变,更折射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和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考研报名人数曾连续多年增长,但最近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背后的成因,一是就业市场的好转,使得更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而不是继续深造;二是考研的竞争压力和难度逐渐增大,导致一些学生对考研望而却步;三是部分学生对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和就业前景产生疑虑,认为考研并不能直接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最后,考研报名人数下降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如研究生招生院校的录取压力减轻,但也可能导致高素质人才供给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面临更大的筛选压力。”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考研报名人数持续下降,反映出考研热逐渐降温。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研究生扩招和专业学位改革,使得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更加多样;另一方面,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市场供求关系的持续转变,研究生文凭在就业市场的含金量有所下降,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也让部分考生对考研的价值产生了怀疑。这种现象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将推动高校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的变革,同时也会影响到毕业生的深造和就业选择,更多毕业生可能会选择直接就业或出国深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考公持续升温

事实上,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中,“考公”一直是一项备受青睐的选项。而与考研人数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考公热持续升温。

据了解,今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的招录人数和报名人数均再创新高。其中虽然计划招录人数的3.97万人,较上年增幅为0.4%,但是2025年国考报名总人数已达到3258274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4万余人。

“国考报名人数持续上涨,竞争愈演愈烈,这反映了当前社会对于稳定职业的强烈需求和对于公务员职业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暴露出就业市场的一些问题和挑战。”王鹏说。

在他看来,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有政策导向,也受到了就业市场变化的影响。随着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许多人寻求更为稳定的职业选择。国家公务员职位通常具有较高的工作稳定性,这吸引了许多人投身其中。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许多人追求更为稳定的职业前景,因此选择参加国考成为了一种合理的选择。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国考的资格,也导致了激烈的竞争。许多人为了在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选择将国考作为一种出路。

面对当下就业市场的趋势变化,陈建伟建议,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提升就业竞争力;政府应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支持力度,完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毕业生自身也要积极调整就业观念,不仅要注重学历,还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此外,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减轻毕业生的社会压力。

 

来源:华夏时报(点击跳转原文)
部分观点来自合肥金智总经理、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安徽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资深人力资源服务专家、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企业人才工作委员会委员汪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