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劳动力成本提升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今年的“用工荒”已经由东部沿海地区蔓延至中部地区,一些地区的用工缺口甚至近百万。薪酬低、保障差、企业吸引力不足等原因,使得劳动力在选择企业时持观望态度,也使得企业的人工成本持续攀升。劳动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我国“人口红利”时代的终结,必然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招工难普遍存在 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边是企业为招不到员工而发愁,另一边却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为找不到工作而焦虑,甚至出现了“用工荒”与闲置劳动力并存的现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通胀背景下各项成本提高,推高了农民工的工价预期,而生存困境下的中小企业能够承受的人工成本又较为有限。“用工荒”并非源于完全无人可招,劳资双方在工价问题上的难以调和,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当前“事荒人闲”的用工局面。
与早前的"用工荒"有很大不同的是,现在的"用工荒"原因十分复杂,有嫌薪酬低的现象,有缺技术的原因,有沿海物价高消费高的因素,也有产业升级转移的影响。(人民论坛网综合)
“新用工荒”是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
劳动力成本提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低工资水平在给中国带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从长期看,低劳动力成本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的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企业也将失去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技术含量的动力。同时劳动者所得太低,必然导致整个社会收入结构不合理,进而导致市场和生产结构的扭曲和畸形化,使社会生产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分配。
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会改变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增大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这一点来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是坏事,它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提升产业结构的机遇。中国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减少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人民论坛网综合)
“用工荒”倒逼经济加速优胜劣汰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的劳动力在沿海与内地、一二三产业、不同行业乃至同行业企业之间都有明显的竞争,在劳动力供给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一些不能提供更高待遇的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特别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这种经济转型要求更为迫切。
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傅允生认为,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竞争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廉价劳动力。目前的经济状况说明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获利的生产方式已经走到尽头。严峻的经济形势将倒逼企业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优化市场环境。让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经过洗礼完成转型升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道路。
“用工荒”倒逼中国经济转型
当前许多企业已难以有效向劳动力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资待遇:这主要源自长期以来在分配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等经济制度层面企业方占据有利地位,使企业倾向于借助制度性的“廉价劳动力效应”提炼国际市场竞争力;而这种基于制度红利聚敛的劳动力廉价竞争优势尽管在改革开放30余年来迅速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但却使企业乃至整个经济在劳动力市场层面无法构建出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和人力资本创新的机制,并最终使经济难以走出低端制造。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要素资源对外依存度趋高,中国既面临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之问题(如人口老龄化下储蓄率走低使中国经济缺乏高储蓄率支撑要素投入式粗放增长),同时,持续数十年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成本也将步入消化期,而在人口老龄化下要消化过去粗放式发展成本将更多倚重通胀(未来中国通胀率将长期维持在4%甚至更高水平),而持续的通胀最终将使工资持续上涨。是为当前实体企业愈发出现生存危机、且近年来越来越多资方选择非实体投资的缘由所在。